《税务新达》为每个人提供准确的图片。同程:

通讯员 李扬帆 程明聪 今年起,通城县成为全省首批“信用税”个人所得税试点地区之一。建立覆盖8.94万自然人的信用核查系统,推动税收管理由“票管税”向“信用管税”转变,“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管理模式有效发挥。 信用“评分”:一人一档,动态管理 “以前我总觉得个人所得税是公司的事,但现在我发现信用评分与贷款、杯子甚至工作直接相关。”通城县某企业财务总监王女士表示,查看自己的“税务新达”评分后,有感触。 “信用信用”项目以纳税人申报记录、纳税情况为关键指标,采用“积分减分法”,将信用状况分为三级e 类别:“可靠”、“一般不可靠”和“严重不可靠”。该系统依托“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纳税港”和“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系统”,通过自动与手动相结合的方式,采集近五年个人收入信用信息8.94万条,形成“一人一档”动态信用报告,实现纳税行为精准“画像”。 “信用评分不是终点,而是引导纳税人主动改正错误的 psix 积分。”通城县税务局局长方明解释道。目前,系统已识别一般失信纳税人4400户、严重失信纳税人163户,通过短信推送风险提示30万条,有效帮助纳税人及时纠正表述错误。 信用“货币化”:一言九鼎,随处受益“没想到个人信用能帮我很快拿到贷款。”个体工商户李先生深受感动。当他申请商业贷款时,由于信用评分良好,成功满足了银行的绿色通道和优惠利率。 在桐城,良好的个人所得税抵免已成为纳税人的“随身资产”。通过县税务局与县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八个部门签署的联合奖惩备忘录,个人信用深度链接到金融服务、行政管理等16个领域。守信者可在贷款审批、竞标、荣誉评选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失信者将面临相应限制。 信用体系的力量还体现在引导和修复上。 “通过信贷调节机制,我们预计金融“第一批139名严重失信纳税人将帮助他们重返守信人行列。”通城县税务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今年7月,该县组织召开了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检查自学会议。会议结束一个月后,就有36家单位主动规范申报,缴纳税款8.08万元。 “纳税新大”工程实施以来,通城县个人收入同比增长73.45%,过滤人数增长17.77%。目前,所有纳税人信用评分结果均在“云通城”平台上线,支持实时查询、信用修复、异议,形成“审核、查询、整理、申请”的完整闭环。 “我们正在探索一条可复制且可扩展的个人税收抵免管理之路。”通城县税务局局长童伟宇表示,“目标是让‘信用’退居二线,人物真正成为纳税人看得见、持有、用得着的重要资产,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贡献税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