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中南大学财税学院课题组以“税收与共同富

荆楚网(湖北日报)(通讯员 李明霞)2025年8月中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调研实践组以“居民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调查”为主题,利用暑假前往青岛、山东、衡阳、湖南等地,走访当地农场、企业、村委会,正在调查居民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问题。 深入了解当地居民主要收入状况和面临的困难,推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山东青岛榆林农场,记录小农户的“有机坚持” 8月17日,考察组第一站来到青岛市夏庄榆林农场考察。这个农场已有十多年的有机种植经验,生产的水果和蔬菜不使用害虫和化肥,自酿油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然而,也有真正的o“有机”标签背后的经营压力:有机肥成本比普通化肥高出30%,无农药种植坏果率超过50%,销售渠道狭窄,缺乏资金和技术。陷入了“高品质但低价格”的困境。在走访下庄村委会时了解到,该村引进农业项目吸纳就业,支持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增加居民收入,建立了困难群众帮扶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针对农场反映的问题,村委会表示正在准备两步:一是向上级申请特殊农业扶持政策,引进一批技术专家进村指导,争取低息信贷额度;二是打造“村企联动”销售平台,连接城市超市和城乡企业。d 收购社区集体农产品,扩大农产品销售。 在湖南绿环球农业科技公司,产业链协同模式成为“示范” 8月19日,团队深入湖南绿环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该公司为收入分配供给提供了又一个实践样本。该负责人公开表示:“收入低但规模大,农民收入稳了,公司才能远离。” Ang ku这家专门负责水稻种植、收购、加工的mPa,通过“最低收购价合同”将农民与公司绑定在一起:播种时提供种子、农药和化肥,并以不低于收购时约定价格的价格收购。这不仅保证了稻源的稳定,也为农民增收筑起了一张“保障网”。公司“季节性用工+稳定岗位”模式让农民在农闲时期获得超额收入,逐步接近收入队伍。 在湘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深加工产生“辐射辐射” 8月24日,衡南县县祥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农产品加工收入分配。这家年收入4000万元的企业150名员工中,近70%的人与农民、农民工关系密切。经过短期培训后,他们参加包装、仓储等工作。月薪4000元左右,高峰时加班收入可达6000元。 “农民可以吃苦,培训成本低,企业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实现双向选择。”销售部经理张辉的话道出了企业与员工双赢的逻辑。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大量消耗当地大米、蔬菜等原材料每年的粮食,这并不直接带动农民流动增加收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收入分配链”。 “为了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必须懂得尽力而为、力所能及的原则,鼓励富有的努力和改变。”从青岛榆林农场小农户的情况、稻米加工业协调的协调,到湖南其他人的工作,为共同富裕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借鉴。此次调研中,财税学院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力图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实践研究中将其转化为解决本土层面实际问题的利器,过度审视新时代的经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