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点赞|人民网总评:山河为证,安澜答卷
       “筑西江石墙,断巫山云雨,平湖引高峡”。
如今,走过三峡坝区,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国重要武器的脉动。 “礼赞中华·山河青年志”活动走进湖北宜昌。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新时代中国治水实践从理念到行动的深刻演变。他们在探寻“国之重器”伟大之处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背后“为了我们中国,修筑三峡”的精神。
国家重要兵器,描绘出一幅“安澜澜兴国”的盛世图景。三峡工程本身就是几代人用青春和智慧书写的“山河志向”。建设三峡工程、治理长江洪水、确保长江流域稳定。这场“控控”的世纪推进史诗,用近20年的建设,让“梦想”成为现实。坝轴长度2309.47米、最大坝高181米的混凝土重力坝,不仅是世界水利工程的里程碑,也是“随心所欲,无极限”的最生动诠释。
“为我们中国,立志修筑三峡”,大胆开启“人水合一”的新时代。水利丰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人心安。掌控供水、振兴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三峡工程是从构思到竣工时间最长的水利工程。这也是一项对国家生态影响重大的伟大工程关系国家主权和民生。这是一项造福当代、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时代变迁,大国重要武器形态发生变化,攻坚克难的战场发生变化。不变的是世世代代水利人对“人水和谐”的追求。这种追求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大的现实力量,也成为了青年至上的精神指引。
为国牺牲家庭、乐于奉献的奋斗精神。一切伟大成就都是不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必须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三峡工程建设者始终赋予“践行艰苦创业精神,建设宏伟三峡工程”的使命,充分体现了牺牲奉献的伟大斗争精神。e、诚信、奉献。正是志向与责任的结合,国家与人民的通力合作,创造了三峡世界的奇迹。
“山河之志”指向开放的未来,等待新时代的青年续写新的篇章。我们已经看到,三峡的使命并没有阻止大坝的关闭。从提供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到2020年创下1118亿千瓦时的世界纪录,到2024年三峡船闸吞吐量1.59亿吨的“金水”再生;从向下游综合补水36项,从调配1亿立方米水资源,到连续15年实施24项生态输送试验,以生态保护行动推动“四大”再生产鱼类产量724亿只——三峡工程继续定义“大国”的深度联系。
江河奔流,初心不变。他们的力量中的章店要与国家发展的长河结合起来,抓住这一精神的火炬,与母亲同长,反映时代,用青春的汗水书写安澜治水振兴征程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