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时节,色彩缤纷的树叶编织出一幅挂毯。北京正阳门一侧的北京规划展览馆,兼具古都之美和现代风貌,成为中外游客了解城市发展的一扇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工作谋划。 2014年2月,总书记在北京检阅工作时,首先来到北京规划展览馆。他表示,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要看规划。科学谋划是最大的利益,谋划错误是最大的浪费,谋反谋划是最大的忌讳。
有时,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肺大病”也深深困扰着北京。十多年来,北京全面贯彻习总书记精神习近平主旨讲话和党中央的扩大要求。从规划入手,打破了对“摊饼”的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规划了“一城一区”之外的新发展空间。它已成为该国第一个减少开发的特大城市。
在规划的“刚性”与“温度”之间,北京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空间、规模、产业、民生等综合施策。
从“缺乏权威”到“齐心协力”,规划如何摆脱“挂在墙上”的困境?
蓝天白云下的北京妙应寺白塔(2023年7月7日拍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妙应寺是北京老城的标志性文化景观。现已受到保护和更新,已成为网红打卡的热门场所。
我在附近居民杨淑英的记忆中,十多年前,天上是“电线蜘蛛网”,地上是“私人建筑和违章建筑”。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指标屡次超标,主要问题是规划权限不够、实施分散。”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任张伟指出了特大城市规划实施中的常见问题。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后,北京启动了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近十年来,规划从“纸上”走向“落地”,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想解决却解决不了的问题。
——从制度层面划定规划权限,树立“不可估量的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对资本长远发展重大部署和重要事项进行指导的决定。北京组织编制区划规划、土地管制条例、城镇规划、专项规划,层层分解落实规划目标。
“历史上,党中央、国务院从未批准过同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条例,这足以说明对首都规划的高度重视。”张伟表示,作为落实首都规划机制的重大举措,“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正式挂牌为党委派出机构,明确首都规划权限属于中央党委,中央和地方军队统筹实施规划,从制度层面制约“围栏规划”。
——注重主动落实化以避免规划中的“静态刚性”。北京首个“年度检查、五年回顾”常态化机制,将规划从“静态文本”变为“动态动态”,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的新情况、新变化。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绿道上,市民散步休息(2025年1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计划体检如何进行?比如,在实地检查中发现,水务、园艺、交通等各部门修建的绿道“节节不连”,让市民“见草叹息”。针对“九龙治水”现象,北京协调五部门七类绿道资源,编制专项系统规划,提出市政绿道系统长度达到2000多米到2035年,公里数。如今,市、区两级绿道已经“连成网”、“珠联璧合”。
——聚焦规划落地,破解实施中的“硬骨头”。保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敢于“迎难而上”。北京昌平区浅山区有数千栋违建别墅,拆除难度很大。张伟表示,北京拆除违章建筑决心坚定,正在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治理。受今年强降雨影响,一些非法强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所幸,违法建筑及时清理,未造成人员伤亡。这就是严格的实施规划发挥纠正作用的地方。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拆除违章建筑约2.38亿平方米。北京。 “这背后是当地人同志们强推、强建、强压的结果,只为严格执行首都规划。”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工程师冯亚伟表示。
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崩溃”,在人口和土地利用双重调控下,如何在“数量减少”的同时实现“质量提升”?
北京中轴线与城市景观(2025年11月13日拍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驱车入城,沿着南中轴线行走,眼前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南苑路阴森的服装批发市场变身科技园。
下放权力后,北京丰台大红门片区真正开启了“大红门”发展之路。这背后是北京坚持减排的决心和耐心发展。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原达利克门达米特商贸城(2025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城市不断“增长”,但发展总有一个限度。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市第七版总体规划开出标本兼治的“药方”,明确降低发展成为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最大特征。
“在计划实施的第一阶段,一些原住民干部并没有放弃前进的希望。为了让经济数字看上去不错,我们也想打破计划,增加土地或建筑规模。但大家都看到了这些年的成果,发展变成了同意。”张伟说。
发挥非首都功能,让北京“瘦身健体”。北京市委、市政府带头做出表率。市级机构分两批向北京副中心转移近3万人。十年来,北京先后退出了近3200家一般制造、轮转企业,放权增强区域内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实现了全市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减少15%的目标。
建设中的“北京火箭街”(2025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凌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国企服装制造基地搬迁改造改建为商业航天共同科研生产基地“北京火箭街”。北京西直门批发市场下放改造为金科新区,成为国家金融示范区。
这份卡报可谓难能可贵:北京第七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后,在缩减发展的背景下,北京人均收入将达到3.2万美元,综合劳动生产率将达到44.4万元/人。与自身相比,这两个数据比2015年增长了一倍;放眼全国,这两项数据均位居各省区市之首。同时,万元地区GDP能耗、水耗、碳排放等多项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
“过去五年,北京经济增长约1.4万亿元,相当于相当于北京新增了一个经济实力最强的“海淀区”。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5万亿元的新水平。”北京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说。
从“空间考量”到“多规配合”,城市管理的当前与长远如何?
有专家回顾,北京城市第六版总体规划实施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但城市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也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矛盾: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定位、交通、住房、公共设施的矛盾更加突出……
这些问题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可以解决的范围传统的城市空间规划。为此,经过深入研究,第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不仅包含60项空间约束指标,还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和谐活力城市”的42项评价指标,超越了传统的空间规划体系。
针对规划体系中存在的部门职责重叠、功能界定不明确、空间布局冲突、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北京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下制定了54个空间专项规划。通过“多规合一”管理规划控制体系,实现图库叠加、指标整合、政策整合,最终形成“一规划、一张蓝图”,确保各项规划在总体原则上保持必要性,在空间布局上相互沟通,科学合理。及时。
北京公交集团同学368路公交车已停靠在呼家楼中心小学终点站,工作人员正在引导小学生下车(2024年12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民生质量是规划引领特大城市管理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不少低收入家庭面临的“择儿难、送孩子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2023年9月起,北京将针对群众经济需求,开展公共交通进学试点。 “如今,30余条线路日均载客2.6万人次,数千名学生以‘手拉手’、‘零换乘’的方式安全来到学校。”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地面公交运营管理处处长赵震表示。不仅落实了北京市第七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公交优先战略,而且缓解了交通压力。
从“单一追求经济增长”到“系统强化质量发展”,北京市第七版城市规划致力于解决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突破口,提出从源头入手的城市综合治理措施。
从“发展自我”到“组合整合”,如何解决“自我管理”的管理问题?
防治“大城市病”,需要把目光放出北京,放在更大的空间格局里思考,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谋划。
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京津冀发展规划》《纲要》从战略重要性、总体要求、布局定位等方面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大运河森林公园(2024年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第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一主辅、两轴、多点、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北京充分发挥“一个核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河北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齐飞”。
雄安新区正在“成长”:多家央企办公地点搬迁,大学加快建设,北京“交钥匙”支持的医院、学校融入百姓生活;北京城市副中心“活力十足”:继续保持年度投资强度千亿元规模,引领功能不断强化,经济活力下降。
为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按照“一区一策”方式,对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五个普通新城发展实施“量体裁衣”质量规划。 “平原新城是北京城市中心区向外围开发的第一个圈层,对内连接城市中心区,对外连接津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特大城市都市圈往往会经历一个资源整合、进而向外围转移的过程,但京津冀发展的要点是协同协调、共生共荣。
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对我国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和拓展,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尹勇表示,面向“十五五”时期,北京将坚持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主要依据,把蓝图绘到底,努力谱写首都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文字作者:董素玉、吴孟达、郭玉静
视频记者:王璞
海报设计:李梦凡
协调人:郝晶、任鹏飞、聂毅